![]()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文昌街道 | 120119001 | 文昌街道,隸屬天津市薊州區,區政府所在地。位于區境中部。轄31個社區。辦事處駐三府街社區文昌街28號![詳細] | |
漁陽鎮 | 120119100 | 77km2 | 漁陽鎮,是天津市薊縣下轄的一個鄉鎮,2008年前稱作城關鎮,歷史悠久,有“薊縣第一鎮”之稱。該鎮有山有水有平原,資源豐富,環境優美,風光秀麗。經濟上,…[詳細] |
洇溜鎮 | 120119101 | 29km2 | 洇溜鎮位于薊縣城南6公里,在縣城規劃范圍內。全鎮共有33個行政村,總占地面積29平方公里,5796戶,總人口23715人。
2006年人均純收入80…[詳細] |
官莊鎮 | 120119102 | 我鎮歷史文化悠久燦爛,早在盛唐時期,就在九華峰下修建了千像寺,歷代皇家均進行了修建、擴建,到清朝發展到鼎盛時期,并修建了皇家園林—靜寄山莊。歷史上曾建…[詳細] | |
馬伸橋鎮 | 120119103 | 30km2 | 天津市薊縣轄鎮。薊縣蘋果主要產地。1953年建馬伸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30平方…[詳細] |
下營鎮 | 120119104 | 千年古鎮、歷史名人。下營鎮歷史悠久,建鎮約有1500年的歷史,原名"黃崖營"。正南有齊頭山為影壁,西南有歧山瀾水洞古跡,北有龍王廟、真武廟、關地廟遺址…[詳細] | |
邦均鎮 | 120119105 | 34.73km2 | 天津市薊縣邦均鎮,位于薊縣西部盤山南麓(北緯39°59′,東經117°15′),西距北京76公里,南距天津90公里,東距唐山104公里,東北距縣城13…[詳細] |
別山鎮 | 120119106 | 51km2 | 別山鎮,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因北靠別山而得名。清池遺址表明,這里是人類活動較早區域之一。1956年4月,文史專家在該鎮發現了大量的東漢時期的古墓群…[詳細] |
尤古莊鎮 | 120119108 | 尤古莊鎮,隸屬于天津市薊州區,地處薊州區西南部,東與東施古鎮接壤,南與侯家營鎮相鄰,西與桑梓鎮毗鄰,北與東二營鎮為鄰,距薊州城區24千米,區域總面積4…[詳細] | |
上倉鎮 | 120119109 | 上倉鎮位于薊縣中南部,津圍公路、津薊鐵路貫穿全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土質肥沃。全鎮有土地21000畝,22個行政村,21000人。農業方面糧食…[詳細] | |
下倉鎮 | 120119111 | 71.5km2 | 下倉鎮系天津市薊縣中心鎮,地處薊縣最南端,距縣城30公里,距天天津市薊縣下倉鎮衛星地圖津90公里,距北京100公里,屬京、津、唐三角地帶,東與河北省…[詳細] |
羅莊子鎮 | 120119112 | 99km2 | 羅莊子鎮地處薊縣北部深山區,距縣城15公里,鎮域面積99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12810人。全鎮有耕地8233畝,各種300萬株,境內群山起伏,風…[詳細] |
白澗鎮 | 120119113 | 50km2 | 白澗鎮是天津市薊縣的西大門,毗鄰河北省三河市,全鎮面積50平方公里,轄19個村,總人口19731人。澗鎮境北部為山區,南部為平原。鎮內交通、通訊便利,…[詳細] |
侯家營鎮 | 120119115 | 55.58km2 | 侯家營鎮位于薊縣西南35公里處,轄43個行政村,面積55.58平方公里。2005年末戶數達ro209戶,其中農業9(X只戶,非農業1205戶;人口3…[詳細] |
桑梓鎮 | 120119116 | 60km2 | 桑梓鎮地處薊縣縣城西南端、泃河東岸,與河北省三河市隔泃河相望。距薊縣縣城3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距北京75公里?偯娣e60平方公里,具備良好的土地…[詳細] |
東施古鎮 | 120119117 | 27.36km2 | 東施古鎮位于縣城西南,青甸洼東部,鎮政府駐地東施古村,距縣城25公里,地處京津塘中心地帶,距天津市區85公里。交通便利,東距津圍公路3公里,西距寶平…[詳細] |
下窩頭鎮 | 120119118 | 下窩頭鎮,隸屬于天津市薊州區,地處薊州區南部,州河西岸,東至州河,與楊津莊鎮隔河相望,南至泃河與寶坻區隔河相望,西與侯家營鎮、東施古鎮相連,北與上倉鎮…[詳細] | |
楊津莊鎮 | 120119119 | 楊津莊鎮,隸屬于天津市薊州區,地處薊州區南部,東與河北省玉田縣接壤,南與下倉鎮相接,西與下窩頭鎮為鄰,北與上倉鎮毗鄰,距薊州城區20千米,區域總面積7…[詳細] | |
出頭嶺鎮 | 120119120 | 58.6km2 | 出頭嶺鎮位天津市薊縣最東部,素有薊縣東大門之稱,毗鄰河北省遵化市,與世界文化遺產及旅游勝地——清東陵僅隔15公里,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民風純樸,鎮域面…[詳細] |
西龍虎峪鎮 | 120119121 | 45km2 | 天津市薊縣西龍虎峪鎮位于于橋水庫東岸,西接五百戶鎮,北臨出頭嶺鎮,東距河北遵化35公里,南距河北玉田15公里。全鎮總面積45平方公里,總人口24705…[詳細] |
穿芳峪鎮 | 120119122 | 穿芳峪鎮基本情況
一、地理位置概況
穿芳峪鎮位于薊縣縣城東15公里處(北緯40°07′,東經117°30′),東臨馬伸橋鎮,南連于…[詳細] | |
東二營鎮 | 120119123 | 薊縣轄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轄3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二營二村。
【沿革】1959年建公社管理區,1961年析建公社,1983年置東二營鄉。199…[詳細] | |
許家臺鎮 | 120119124 | 許家臺鄉是天津市薊縣下轄的一個鄉,全鄉總人口10036人,勞動力4289人,其中從事農業1725人、采礦業601人、建筑業292人、運輸業237人、…[詳細] | |
禮明莊鎮 | 120119125 | 薊縣轄鎮。位于縣境中南部。轄3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禮明莊村。津薊鐵路、津圍公路、京哈公路縱橫交叉過境。孟家樓村曾是平津戰役前線指揮所。
【沿革】…[詳細] | |
東趙各莊鎮 | 120119126 | 29.42km2 | 天津市薊縣東趙各莊鄉座落在薊縣南部,西與東二營鄉相鄰,北靠102國道,東與禮明莊鄉相望,南與上倉鎮相接,津薊高速公路橫貫全鄉。全鄉有31個行政村,面積…[詳細] |
州河灣鎮 | 120119127 | 61.46km2 | 五百戶鎮(WubaihuZhen),位于河北省香河縣南端,距縣城9.9千米,南與天津市武清區毗鄰。面積61.46平方千米,耕地60000畝,人口3.7…[詳細] |
孫各莊鄉 | 120119203 | 26km2 | 孫各莊滿族鄉位于薊縣城東北25公里,面積26平方公里,少數民族人口占鄉總人口33.7%。孫各莊鄉始建于1953年,1961年5月成立孫各莊人民公社,…[詳細] |
地名由來:唐朝開元十八 年(730年 ) ,置漁陽縣,屬薊州。1914 年 ,設薊縣。因薊運河而得名。薊, 指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該地多產薊草而得名。另外,有說是因古薊國而得名的 。
2023年6月,2023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薊州區榜上有名。
2023年4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2023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薊州區在列。
2023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名單,薊州區西井峪慶豐宴(文旅融合類)入選。
2022年12月,2022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薊州區上榜。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名單發布,薊州區入圍。
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認定薊州區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21年12月,薊州區被列入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1年11月,薊州區榮獲2021年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
2021年10月,薊州區被確認為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薊州區,西周時屬燕國,春秋時期稱無終子國并建都于此,秦代置無終縣,隋大業末年改為漁陽,明洪武初年撤漁陽縣入薊州,民國二年改為薊縣至今。
薊縣位于京、津,冀之腹心,南距滄溟,西連太行,東放碣石,北負長城。古來為兵家所必爭。
薊縣歷史悠久,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境內有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和四千多年前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有兩漢、唐、宋、遼等朝代的遺跡!度龂尽、《資治通鑒》、等史書中多有記載,《水滸傳》中薊州被描寫為主要人物活動地之一。
薊縣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偯娣e1593平方千米?側丝96萬人(2007年)。
目前,縣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文物保護點268處,革命戰爭遺址和紀念地160多處。上元古界地層部面舉世無雙,千年古剎獨樂寺獨一無二,新石器時代遺址。夏商遺存,西周遺址,漢幕群,唐宋元遼墓葬,清王爺陵和太子陵等古遺跡。古遺址遍布全縣,堪稱是文物大縣。
薊縣人民政府駐地郵編:301900。行政區劃代碼:120225。區號:022。拼音:JiXian。
行政區劃
薊縣轄1個街道、20個鎮、5個鄉、1民族鄉:文昌街道、漁陽鎮、洇溜鎮、官莊鎮、馬伸橋鎮、下營鎮、邦均鎮、別山鎮、尤古莊鎮、上倉鎮、下倉鎮、羅莊子鎮、白澗鎮、五百戶鎮、侯家營鎮、桑梓鎮、東施古鎮、下窩頭鎮、楊津莊鎮、出頭嶺鎮、西龍虎峪鎮、穿芳峪鄉、孫各莊滿族鄉、東二營鄉、許家臺鄉、禮明莊鄉、東趙各莊鄉。
薊縣,古稱漁陽,春秋時期稱為無終子國,戰國時稱無終邑,秦代屬右北平郡,唐朝設薊州。建國后至1973年7月,屬河北省轄縣,薊縣就稱為河北省薊縣,曾經劃歸廊坊地區管轄。不過區劃范圍有一段時間曾經和現在大不一樣:1958年,薊縣、三河、大廠三縣合并,稱薊縣;1962年,薊、三、大分開。1973年9月劃歸天津市,相沿至今。薊縣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處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全縣總面積1590平方公里,下轄26個鄉鎮、一個城區街道辦事處、949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總人口96萬人。
文化底蘊
薊縣是天津歷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居住,春秋時建無終子國,隋改稱漁陽,唐置薊州,1913年稱薊縣。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名流人才薈萃,古塔、寺廟、碑刻、古墓眾多,歷史文化悠久燦爛,對現代經濟的發展也有很大影響。
旅游資源
薊縣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現已形成盤山、黃崖關長城,翠屏湖、縣城古文物、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九山頂、梨木臺、八仙山和九龍山等一批重點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其中黃崖關長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盤山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被國務院批準設立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八仙山列為國家級原始次生林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列為國家森林公園?h城內還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千年古剎——獨樂寺和白塔寺等文物古跡。這些景區與周邊地區旅游資源組合在一起,具有明顯的旅游聚集效應。
交通通訊
薊縣地處京、津、唐、承、秦等城市的中間,距北京88公里,距天津115公里,距承德220公里,距秦皇島236公里。津薊高速公路,京哈、津圍、邦喜、寶平等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京秦、大秦鐵路橫亙境內,津薊鐵路直抵縣城。通訊設施完備,固定、移動通信便捷通暢。這些有利于我縣成為區域0通通訊樞紐。
資源和物產
除大量可供建筑用砂石料外,初步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藏達數十種。其中,大理石品位較高,紫砂陶土儲量大、分布廣、開采價值大,礦泉水富含多種有利于人體的礦物質。各種干鮮果品質優味美,核桃、板栗、柿子、紅果等馳名中外,享有盛譽。此外,電力資源、水資源也比較豐富。這些為工業和果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投資環境
薊縣投資環境優越,基礎設施完善。京哈、津圍公路和京秦、大秦鐵路等交通動脈橫縱貫穿;華北大型火力發電廠--盤山發電廠坐落境內;郵政電訊網絡通聯全球;海關、金融、保險、文化、衛生等服務機構健全完善;經濟開發區、綠色食品示范區、旅游度假區、商貿服務區、居民生活區服務功能齊全。完備的城市載體功能,優惠的投資政策,高效的文明服務,讓每一位踏上這片土地的朋友都感受熱情、周到、溫馨,油然而生如歸之感。
縣域經濟
薊縣,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亦是全國首家綠色食品示范區和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范縣。近年來,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協調并進,產業結構日趨優化。2007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6.5億元,完成財政收入8.15億元。全縣固定資產投入達到16.9億元。三次產業構成達到21.7:54.9:53.3。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特色產業形成規模。到2007年底,全縣養殖業產值達到16.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4.5%。年加工能力500噸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82家,全縣農產品年加工能力達到76萬噸。
工業運行質量不斷提高。一批重點骨干企業,在技術裝備、產品質量、規模效益等方面,跨上了新的臺階。全縣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縣鄉骨干企業達到300家。工業傳統行業改造得到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工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
旅游業成為第三產業的發展龍頭,商貿流通、信息、咨詢等服務業迅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A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社會各項事
薊縣體育訓練基地
薊縣體育訓練基地于2003年7月籌建,2005年1月正式揭牌使用。與國內眾多體育訓練基地相比,薊縣基地建成時間不長,名氣似乎還不夠響亮,但這里得天獨厚的條件,已經吸引了國家女子舉重隊、女子曲棍球隊、女子跆拳道隊、女子柔道隊等眾多國字號運動隊以及挪威青年田徑隊、德國女排、新加坡武術隊等國外運動隊紛至沓來。
薊縣基地距離北京不到100公里,路途方便,這是各支運動隊多有看重之處。天津市體育局又在這“綠色大氧吧”里構筑了舒適的訓練和生活環境,自然更得到垂青。據介紹,已有多支國外運動隊與基地簽約,奧運前將來此訓練,做最后的沖刺準備。
薊縣基地占地76畝,擁有1000平方米的綜合訓練館兩座,館內設施可根據各運動隊訓練不同需要臨時改造。游泳館有6條25米的標準短池泳道,池水采自地下數百米深,水質優良。游泳館二層還有2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擺滿了各種先進健身設備。室外建有兩塊燈光網球場、一塊田徑場。此外,先進的廚房、洗衣、飲水等設備為隊員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來此訓練的各支運動隊都贊不絕口,無怪中國女子曲棍球隊贈送的錦旗稱贊這里是“金牌的服務,冠軍的搖籃”。曾在這里封閉訓練的國家女子柔道隊用“環境好、設施好、服務好”來概括薊縣基地,因為眷戀這塊“風水寶地”,柔道隊將兩個月的訓練計劃又延長了一個月。
每臨大賽有靜氣,這是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要求。清朗的山谷中,薊縣基地為運動員提供了一個靜心磨煉的絕佳環境。
“筑巢引鳳”
向奧運振翅高飛
薊縣基地的誕生,與天津市體育局“筑巢引鳳”的發展戰略密不可分。天津市體育局局長韓振鐸說,薊縣基地的建設,是天津體育“筑巢引鳳”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步!爸惨P”的發展戰略加快了天津體育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的速度,在國內外體育交流中搭建了很好的平臺。薊縣基地這座“金巢”不僅為天津體育健兒備戰全運會提供了一流的環境,更吸引了國內外的“奧運金鳳”慕名而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天津競技運動水平的提高,而且大大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地位和影響力。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段世杰曾表示,天津是北京奧運會的通道,也是北京奧運會的“減壓器”和后方基地,既擁有合格的高水平體育場館和賓館、交通等設施,又有較強的訓練、賽事組織接待和生活服務等軟實力。
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文廣在薊縣基地率隊備戰時說,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要做到“四個落實”,即組織落實、計劃落實、責任落實、保障落實。針對亟須解決的備戰中的問題,加強科研攻關,加強各項保障措施,努力提高我國的競技體育整體實力。目前天津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做到了與國家接軌、與國際接軌,為國內和國外運動隊提供了良好的訓練條件,這正符合現代體育發展所需。
今年元旦期間,中國男子體操隊來到薊縣訓練基地休整,三天時間轉瞬而過,臨別時,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說:“在這里,我們就像回家過節一樣。之前我們也來過多次,和這里的領導和員工們都很熟悉了。如果我們的隊伍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我們一定會再回到這里致謝!
揮別了體操隊,薊縣基地這座“金巢”正等待著更多“金鳳”從這里起飛,向著奧運展翅高翔。
天津市薊縣主要歷史名人
趙普,自則平。后梁龍德二年(922)生于薊州,后唐末年,相繼遷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縣)、洛陽(今河南省洛陽)。
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善吏道,后周顯德年間,先后為永興軍(治今陜西西安)節度使從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同州(治今陜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縣南)節度使趙匡胤推官、掌書記。顯德七年(960)正月,普與趙匡義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于趙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為右諫議大夫,充職樞密直學士。是年四月,后周昭義節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議宋太祖親征。宋得勝還師后,升普為民部侍郎、樞密福使。
宋太祖依普計,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釋兵權”,削奪朝中諸將兵權;建隆四年(963),加強中央集權;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財權;乾德五年(967),加強中央禁軍建設;開寶二年(969),削奪節度使兵權;統一全國,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負宰相責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職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普入相后,堅于職守,對宋太祖忠貞不二。有當用者,普薦其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準奏。有立功應升遷者,太祖不予升遷,普為其力請,直至宋太祖從其請。開寶六年(973),普接受吳越王錢镠所送10瓶瓜子金,又違法從秦隴買來木材營建官邸,庇護部下貪贓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罷相,出為河陽三城(治今河南商孟縣)節度、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繼遷太子少保。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普升為司徒、梁國公,二次入相。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計,不再傳位于皇第趙延美。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職,出任武勝軍(治今河南鄧縣)節度、檢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遼久未班師,普上疏力諫收兵息戰。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東道(治今湖北襄樊)節度,改封許國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冊封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頓吏治,懲治不法官員,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議,對黨項人采取糜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辭相職,宋太宗不準,任普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書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請求辭歸故里,宋太宗不準,拜普為太師,封魏國公,給宰相俸祿。是年七月,普卒。太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贈普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賜謚“忠獻”,親撰并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為韓王。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
李子光,原名賈一中,1902年生于西山北頭村。自幼讀書,1922年畢業于寶薊中學。1926年去《西北實業報》社工作,經楊述孝、路雨亭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到報社后,積極撰寫文章,揭露官僚、軍閥欺壓百姓的罪行。1927年報社被封,被驅逐出境,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到歸綏(今呼和浩特市)以教書做掩護,奔走于北京、張家口、歸綏之間,開展黨的工作。后不幸被捕,拘役40天,又因叛徒出賣二次被捕。兩次在獄中頑強斗爭、堅貞不屈。
1929年出獄,時值國民黨-籠罩全國,一時找不到組織,年底回到老家。李不消沉,不等待,一邊尋找組織,一邊開展工作。1930年3月找到了京東特委,4月,在西山北頭建立共產黨小組,任組長。6月,在西山北頭建立了特別支部,李任書記。此后在段甲嶺(今屬河北省三河市)、穿芳峪、馬圈頭、門莊子、白馬泉、瓦岔莊等村建立黨支部。9月上旬,建立中共薊縣臨時縣委,李任書記。
1930年,共產黨處于李立三“左”傾錯誤領導時期,上級黨組織要黨員全部出動,搞“飛行-”、“公開-”、“創建蘇維!。對此,李極力-,同特委負責人進行了激烈爭論,無效,先后在別山、城內的集日舉行了“飛行-”,遭到國民黨-的鎮壓,薊縣共產黨組織遭到破壞,李被通緝、抄家,一時無法站腳,黨組織不得不安排李去遷安縣工作。1933年秋,李不顧國民黨政府的通緝,秘密回到薊縣城,創辦“一分利”文具店,作為黨的活動聯絡點,在文具店多次召開黨員秘密會議,于1935年9月重新建立中共薊縣臨時縣委,任書記。
在1938年冀東抗日武裝大-的時期,李任中共薊縣縣委軍事部長,后期任縣委書記,對發動和領導冀東西部地區的-做出了卓越貢獻。10月,李率領十、十八總隊隨八路軍四縱隊西撤,12月返回薊縣,恢復黨組織。葛老灣會議后,同包森、王少奇等開辟盤山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隊伍,開辦訓練班培訓抗日干部。1940年4月成立薊平密聯合縣,任縣委書記。1943年后,任一、十四地委書記,薊東西部地區抗日斗爭得到長足發展。不但恢復了被敵人“蠶食”的基本區,還建成包括薊縣、香河、武清、寶坻等縣廣大游擊區的局面,直逼平、津近郊。
李立志“不打敗日本不結婚”,年過四十,一心救國救民,直到1946年才同呂英結婚。
抗日戰爭勝利后直到1967年,李歷任熱河省副省長,河北省委黨委、副省長等職,地位變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沒變。1949年,薊縣、寧河、寶坻、玉田一帶大水成災;1963年,河北省大部地區遭受水災,李不顧年過花甲,體弱多病,深入災區,慰問群眾,指導救災。每到農村,總和群眾促膝談心,同吃同住,最厭煩“送往迎來”、“陪同”等一套“禮儀”。李和呂英都是黨的高級干部,在生活上極為儉樸,但對老區親友則慷慨相助。一生沒有孩子,卻撫養七八個烈士遺孤和親友的孩子,視同親生。李對黨忠誠,總是團結大多數人一道工作,常以“海納百川。有容則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自勉。
“文革”開始后,李遭到圍攻,1967年3月1日被殘害致死。
于慶成,1944年出生于天津薊縣?部佬了岬耐旰颓嗄陼r代使他與泥土結下了不解之緣。1977年開始走上創作生涯,1983年進入天津美院深造。1990年起至今,從事泥塑藝術創作研究,并任《慶成泥塑館》館長,F為中國民協會員,天津美協會員,中國工美協會塑雕學會會員,北京工美協會理事。第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榮獲文化部授予的“民間美術工作開拓者”稱號,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展中展出,并榮獲眾多獎項,頗受媒體的關注和國內外朋友的喜愛及收藏。1998年和2002年分別出版了兩個作品集。作品榮獲了六項外觀設計專利和一項作品表面機理的發明專利。并獲國際專利博覽會金獎。
區劃:天津市·薊州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