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西于莊街道 | 120106001 | 3.89km2 | 西于莊街道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中部子牙河畔。東以橋口街、橋口南街、三興里、純德里為界與西沽街道相鄰,南與西沽街道隔子牙河相望,西以千里堤與北辰區接壤,北…[詳細] |
咸陽北路街道 | 120106003 | 2.42km2 | 咸陽北路街道位于紅橋區西北部。東起中環線與一號路交口,沿一號路向西至咸陽北路交口,折北至北運河,沿河向西至千里堤交口,折南順千里堤至光榮道交口,折東沿…[詳細] |
丁字沽街道 | 120106004 | 2.47km2 | 丁字沽街成立于1952年,地處紅橋區北部,因界內有丁字沽村而得名。丁字沽街道轄區面積2.47平方公里,東起光榮道經紅橋北大街、五中后大道至新紅路與西沽…[詳細] |
西沽街道 | 120106005 | 4.77km2 | 西沽街道位于紅橋區中部,橫貫東西,東以北運河為界,與河北區隔河相望;西至西橫堤與西青區相鄰;南以津浦鐵路為界與三條石街道、邵公莊街道相連;北面一部分以…[詳細] |
三條石街道 | 120106006 | 1.37km2 | 三條石街道辦事處地處子牙河、南運河交匯入海河的三角地帶,東至引灤紀念碑(三岔河口),西至西站前街中心線,北至子牙河南岸、津浦鐵路線以南、南至南運河北岸…[詳細] |
邵公莊街道 | 120106008 | 3.12km2 | 邵公莊街道位于天津市紅橋區西南部,北靠津浦鐵路,南至南運河與芥園街道隔河相望,西至西橫堤與西青區接壤,東至西站前街與三條石街為鄰。地勢西高東低,南運河…[詳細] |
芥園街道 | 120106009 | 1.64km2 | 芥園街位于紅橋區南部。東起北門外大街;西至舊墻子河(津河)與南開區毗鄰;北臨南運河與邵公莊街隔岸相望;南部以芥園道為界與鈴鐺閣街銜接。轄區面積1.64…[詳細] |
鈴鐺閣街道 | 120106010 | 鈴鐺閣街道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南部,與南開區毗鄰。屬樓房平房混合區域,有社區居委會10個,其中樓房區7個,平房區3個。
鈴鐺閣街道內設20個科、室…[詳細] | |
和苑街道 | 120106012 | 和苑街道位于紅橋區中西部。
為西于莊棚改定向安置房項目成立街道辦事處,于2015年12月正式成立。
電話:022-60825623
傳真:0…[詳細] |
地名由來:因橫跨子牙河上的大紅橋得名。
2022年8月,紅橋區入圍2021年度中國縣級政府政務誠信綜合水平百強縣。
2022年4月,紅橋區被確定為“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4月,教育部確定紅橋區為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
2021年12月,紅橋區授牌命名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紅橋區人口數量為48.31萬人,位列天津市各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4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083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紅橋區上榜。
2011年5月,中國科協命名紅橋區這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07年,中國科協命名紅橋區為第三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紅橋區是天津市六個中心市區之一,位于天津市區西北部。東南與河北、南開兩區相交,西北與西青、北辰兩區相鄰?偯娣e21.31平方千米?側丝56萬人(2004年)。其中回族4萬多人,約占全市回族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
區人民政府駐勤儉道202號。郵編:300131。代碼:120106。區號:022。拼音:HongqiaoQu。
行政區劃
紅橋區轄10個街道:西于莊街道、雙環村街道、咸陽北路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條石街道、邵公莊街道、芥園道街道、鈴鐺閣街道、大胡同街道。
歷史沿革
紅橋區因橫跨子牙河上的大紅橋而得名。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以南運河為界,紅橋區大部在河北,為天津市第九區。東至北運河,南至南運河,西至舊市界,北至北運河。包括西北部的邵公莊、西于莊、丁字沽三個市郊農村,土地面積17.6平方千米,居民173282人。河南為第八區,位于市區西北部,東至海河,南至鼓樓東、西大街、西關街西至西營門市界,北至南運河。1949年初,全區有居民49675戶,257533人;其中回族2783人,是市區回族的聚居區。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了國民黨第九區公所,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于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區人民政府。同年6月改為第九區公所,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1952年10月,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本市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及撤消區公所成立區人民政府的命令》,與第八區的16個公安派出所轄區(第八區部分地區居民34155戶167094人)合并,組成新第八區,建立第八區人民政府。區界為:東至北運河、北門外大街,南至北馬路經西馬路沿西關大街至南運河,西至千里堤、西橫堤,北至北運河、丁字沽、唐家灣大道。區內設28個街公所:關上、關下、營門東、河北大街、營門西、西站、邵公莊、三道橋、樹德里、橋北、西于莊、西沽、大伙巷、小伙巷、北小道干、春德街、塘子胡同、南頭窯、西關外、小西關、自來水、先春園街、朱家花園、信和街、梁家嘴、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芥園。同年11月將三元村、北辛莊劃歸入八區管轄,街公所增至30個。1954年6月將28個街公所改組為街道辦事處。
1955年3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區人民政府改稱區人民委員會。1956年1月,根據把天津市人民委員會關于市轄區按地名稱呼的通知,第八區因界內子牙河上大紅橋得名,改稱紅橋區。同年5月將28個街道辦事處合并為17個街辦事處,即:丁字治工人新村、丁字沽、西于莊、紅橋北、紅橋南、河北大街、邵公莊、營門西、西站、三條石、大伙巷、先春國、太平街、春德街、塘子胡同、南頭窯、小西關。
1958年10月,根據天津市人民委員會《關于實行新行政區劃的決定》原北郊區東至三義村,西至線河,南至尹賢村,北至漢為的10個鄉鎮組成的人民公社和原城用區的大胡同街劃入紅橋區。區界為:南至老鐵橋大街、北馬路、西馬路,西至市邊界,東至北運河,北至武清縣境。區內設11個街道辦事處: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紅橋南、河北大街、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伙巷、春德街、南頭窯、小西關。
1960年將全區街道辦事處合并為6個人民公社,即: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河北大街、三條石、大伙巷、南頭窯,實行政社合一。1961年政社分設,形成6社6街。
1962年2月根據市人委《關于恢復郊區和劃分市郊界限的通知》,1958年圓熟原屬劃歸北郊區,同時調整與南開區的分界,原屬南開區南北橫堤以東的楊莊子、前園劃歸紅橋區。并將6個人民公社劃分為9個人民公社:大伙巷、春德街、河北大街、邵公莊、西沽、紅橋南、三條石、南頭窯、丁字沽工人新村。同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建制,設16個街道辦事處:河北大街、西站、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園、春德街、南頭窯、怡和街、小西關、西沽、紅橋南、西于莊、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
1966年“文革”開始,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7年12月成立“紅橋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1月恢復原區名。
1969年,怡和街并入南頭窯,西站街并入河北大街,設14個街革命委員會:河北大街、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園、春德街、南頭窯、小西關、西沽、紅橋南、西于莊、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1978年撤消街革命委員會,恢復街道辦事處。
1980年5月,紅橋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紅橋區人民政府。同年增設咸陽北路街辦事處,全區共設15個街辦事處。1988年西沽、紅橋南西街合并。1985年至1990年在由紅橋區管理的北郊區地界內建佳園里、雙環兩個居民住宅區,經市政府批準設立雙環街道辦事處,同年新建佳園里地區管理處,1993年佳園里地區管理處并入雙環街道辦事處。(以上摘自“虹橋在線”)
區政府的辦公地址:原第八區政府(區公所)設在北門西原天津縣政府所在地。原第九區政府(區公所)初在肉架子胡同東口原國民黨第九區區公所所在地,1951年遷至河北大街小新街7號。1952年行政區劃調整后,河北大街小新街7號為新第八區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86年11月遷至子牙河橋以北西側勤儉道202號。(以上摘自“虹橋在線”)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27013人,其中:西于莊街道66842人、雙環村街道49180人、成陽北路街道79102人、丁字沽街道94739人、西沽街道57510人、三條石街道48105人、大胡同街道29123人、邵公莊街道57584人、芥園道街道-1人、鈴鐺閣街道34137人。
2004年初,紅橋區轄10個街道:西于莊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條石街道、咸陽北路街道、鈴鐺閣街道、芥園道街道、邵公莊街道、大胡同街道、雙環村街道。
區劃:天津市·紅橋區 |